提起科研工作者常常让人联想到的是严肃呆板,枯燥乏味的人,但是在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分析室里却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孙玲、孙红英、孙清、冯光玲、赵爱丽、石海英、鲜婧和王立立8位女科研人员。她们美丽聪颖,技术过硬,活跃在药物分析的第一线,她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动人的篇章。
分析室共有9名科研人员,其中女性占8名。虽说她们是一群柔弱的女性,但工作起来一点都不含糊,科研成果和课题奖项硕果累累。近两年,她们参与完成的课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2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3项,山东省药学会科技进步奖4项,取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10余项;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篇。她们多次被评为明星员工、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分析室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她们以其高质量的工作,赢得了合作单位普遍的赞誉,为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在业内龙头地位的确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做过药物分析的人都知道,这个专业的特点是“四多”:实验多、材料多、仪器多、体力劳动多。而这群团结向上、吃苦耐劳的女科研人员,却用她们柔弱的肩膀为自己和分析室撑起了一片绚烂的天空。
分析室主任孙玲既是学术带头人,又能把分析室的各项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体现了一名优秀管理者的模范带头作用。课题的进度要求使得工作格外繁忙,标准测定、补充资料、去厂家进行技术交接……一系列的事情压得没有喘息的机会,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有时生病也不能休息。有一次,孙玲在上班的路上从摩托车上摔了下来,腿上缝了七针,她只是到医院简单的包扎了一下,便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实验中。上小学的女儿已习惯了妈妈的工作状态,从不让妈妈为自己分心,记得有一次到厂家进行技术交接时,女儿在学校不小心磕破了头,在电话中跟妈妈说:“妈妈,我不疼,不想你,你好好完成工作再回家”,但孙玲听得出来,女儿是带着哭腔说的,这位坚强的女性眼中闪着泪光使劲点点头。就是靠着这种顽强的精神,孙玲带领分析室的全体科研人员顺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课题,培养出了一名又一名的优秀分析人员。
分析室的其他几位女士也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是为了工作她们常常舍小家顾大家,分析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最晚。石海英的孩子今年刚满两岁,正是在母亲怀中撒娇的年龄,但是她的课题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与厂家工艺交接,半年出差了四次,每次出差时间都在一周以上,这段时间她的孩子只能托付给身体不好的婆婆照管。不仅如此,她为了及时提交资料,连续加班三个月,每天下班后都要忙到晚上八、九点,甚至是通宵。但她没有丝毫的怨言,为了确保课题及时完成,总是将工作放在首位,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利益,赢得了厂家和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科学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创新,更离不开传承。孙清是一位经验丰富又善于指导的老师,她带的实习生从山东大学到济宁医学院,遍布省内各地。对于实习的学生,她有着为人师长的严厉和母亲般的关怀,不管是实验技能还是仪器的使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带出的实习生,常常是用人单位点名录用的人才,从企业的部门主管到省级医院的药房主任,孙清老师可谓桃李芬芳。可见一名优秀的分析人员不仅要有可以传道授业的真才实学,更要有不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豁达胸怀。
分析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各式各样的有机试剂,毒性强,刺激大,但是分析室的女士们却从来没有抱怨过、退缩过。孙红英老师年届不惑,爱人常年在甘肃工作,家里有两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和面临中考的孩子都需要她一个人照顾,不仅家务繁忙而且膝部的关节炎常常折磨得她行走困难,严重时水肿和刺痛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尽管这样,她为了工作常常是早上不到七点就赶去医院做针灸,之后又立刻赶回单位上班。她的这种精神为分析室的年轻同志们起到了榜样作用。
近年来,药物分析这个岗位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实验内容不断丰富,资料要求也愈加严格,面对逐步增加的工作量,分析室的女士们以更加严谨的工作态度,先进精湛的职业技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
勤奋,求实是她们不变的信仰,她们为医工所灿烂的明天谱写着更加辉煌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