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进入福瑞达社区

员工风采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风采

体验省博,感受历史

发布时间: 2010-12-02 00:00   来源: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    林振广    浏览次数: 4534 


  

  省博新馆已经开放一段时间了,忙里偷闲,咱也去游览一番。

  游博物馆,要静心细观,否则就是走马观花。

  一楼左侧的佛教造像艺术展厅展出了众多的造像精品,展示了山东佛教艺术的独创性。一尊东魏时期的蝉冠菩萨像,出土于博兴县的龙华寺遗址。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菩萨宝冠的正中装饰有蝉纹。蝉冠是汉代侍从官所戴的冠,上有蝉饰,并插貂尾,故亦称貂蝉冠。唐钱起《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诗:“一从解蕙带,三入偶蝉冠。” 苏辙《代三省祭司马丞相文》:“龙袞蝉冠,遂以往襚。” 都是以蝉冠泛指高官。蝉能入地能飞天,自古便被当作不凡之物。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还作为灵物的象征,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宿露,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这种蝉冠菩萨像全省仅出土两尊,举世罕见。据工作人员介绍,蝉冠菩萨像1994年被盗后流入英国,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馆花费巨资购得,成为该馆的展览文物。2008年美秀博物馆经过谈判同意捐还这一珍贵的蝉冠菩萨像,入藏山东省博物馆。
在孔子文化大展的展厅门口,一尊以孔子故里曲阜孔林内的楷木所雕刻而成的孔子像被尊为新馆的“镇馆之宝”。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尊孔子像高2.561米,选用曲阜孔林内的楷树,由颜景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阜楷木雕刻代表性传承人)雕刻完成。上半部分采用了孔子行教图的形象,身体微微鞠躬,把双手交叉前伸,放在全身之最前,表现了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温文谦逊;而由遒劲的树根雕成的下半部分,寓意了作为天纵之圣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 

   馆中展出了一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餐具,最有意思的是, 62件餐具,能够紧密地套在一起,装在一个三层的铜罐中,包括耳杯、小碟、盘、碗等,设计制作无一不精,极为罕见。拿出来之后可满足10个人同时就餐。据介绍,像这样成套的战国餐具,在国内只此一份,但可惜的是,由于出土后在空气中氧化等原因,已经无法套装了。但是正是由于部分餐具氧化,在表明上形成的晶体,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相当好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已极为发达,为各诸侯国争雄称霸提供了坚挺的后援,同时也为人们的饮食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促进饮食文化向精致化的更高层次发展。这种发展首先是反映在上层贵族生活奢侈化,也只有他们才有条件讲究饮食的精美和奢华。屈原的楚辞和屈原的弟子景差的《大招》,这两首楚辞中部分描写筵席上的精美菜肴,诗中肉食达到22种,说明当时的饮食文化相当发达。

  在山东历史文化展的史前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做工精细精美绝伦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是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是最高级的一种饮酒器。“蛋壳陶”是仅见于龙山黑陶中的薄胎陶器精品,最薄的部位厚度为0.2-0.3毫米,制作工艺令人拍案叫绝,据称其“薄如纸,硬如瓷,明如镜,黑如漆”。它的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它的黑色光泽之美是令人陶醉的。那种细腻润泽的质感,透射出高雅的气质,散发着沁人、诱人的黑色魅力。

  在话说考古馆中,游客可通过触摸电脑屏幕来“参与”考古发掘、修复文物等,可以自己动手将破碎的碎片拼出一件完整的“文物”,还可以“走进一片考古现场”,用脚来参与考古项目。

  游览半天,所见颇多,由于相关历史知识有限,不敢任意评点,只是晒上一二我所感兴趣的文物与大家分享。





经营许可证:370000001802 鲁ICP备11018970号版权所有: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885号